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2017-2018学年市级公开周初、高中部音乐组公开课报道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4-17 09:26

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对话教学

以实践为核心,促对话式音乐教育

福州第八中学音乐组

 201849日,随着福州八中教学公开周序幕的开启,我校音乐组围绕着“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对话教学”的公开周主题展开了初、高中的音乐学科教学活动,旨在更好的创设平台展示、提升我组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组音乐教师王伶俐老师、汪超老师分别在吉祥山校区(初中部)、三江口校区(高中部)开展了《非洲音乐—咿呀呀噢咧噢》、《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的教学。校外专家王艳红老师(福州市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林峰老师(福州市金山中学高级教师)、陈菁老师(福州市台江区进修校音乐教研员、市研训中心组成员)受邀参与了本次教学公开课的点评。

《非洲音乐—咿呀呀噢咧噢》

开课人初中部王伶俐


本节课以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非洲鼓”为主线,通过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非洲鼓的“说话功能”,通过聆听、对话、歌唱、演奏、表演等一系列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造,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及鼓乐之美,感受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紧扣“重情、重导、重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采用创设情境策略,通过创设人化情境,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让学生体验感受情境导入;其次通过分层次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从个别学生上台演奏到分组进行节奏训练,以点到面,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采用指导搜集信息、创新实践策略,让学生以生活中的材料为素材进行打击乐器制作,分组进行实践表演,注重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用。


  课后,专家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陈菁老师对王伶俐老师整节课的设计给予了高度肯定,教师仪态大方富有亲和力,重难点突出,环环相扣,课堂流畅且有新意,尤其对每位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并运用自制乐器表现歌曲的环节给予了赞赏,此创新环节目前极少老师采用,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极高,但非洲节奏的体验上可以再细致深入一点,自制打击乐器在音色上应该对学生有所要求,这样合奏的效果会更好,学生才能更深入的去体验非洲多层次、多线条的节奏,怎样让实践创新环节恰到好处可以再深入探讨。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开课人高中部  汪超

  本节课汪超老师主要以巴赫的代表作《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为主要鉴赏内容,通过聆听、对比分析、哼唱旋律等活动,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剖析了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的音乐创作特点及宗教复调的主要特征,实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的教学要求。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个方面。一、积极推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开放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素质化;二、始终抓住巴赫对耶稣受难过程的描述,引导学生从情感线索导入,注重音乐课堂的情境体验;三、在课堂实践中,汪超老师的引领范唱与钢琴弹奏有效的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大小调的基本特征以及巴赫首创的大小调互换的创作手法,实现了音乐教师个人专业技能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格局。

  课后,两位专家对这堂课予以了正面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王艳红老师肯定了汪超老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她认为巴赫宗教音乐距今年代久远,如何更好的提供课堂诱因,增加课堂吸引力是引发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林峰老师认为育德于教是高中音乐课堂的关键点,汪超老师能够很好的将育德内容有机的与巴赫的宗教音乐相结合,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共同发展。他提出如何有效将德育部分更好的渗入教学的各个方面是本课需要调整与思考的方向。

  在“以音乐实践为核心,促进对话式音乐教学”的学科主题下,音乐组王伶俐老师、汪超老师的公开课获得了圆满成功。她们良好的教学仪态、扎实的专业基础与教学风采获得了在场音乐专家、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教育在前行,我们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