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市级公开周高中部物理组公开课报道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4-17 11:17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物理教学 福州第八中学 物理组 为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我校物理组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对话教学”的公开课主题开展了学科教学活动,展示了物理组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特色,我组吴颖老师、戴颖老师、刘成老师、钟剑老师承担了本次公开课的授课活动,校外专家林杰老师(福州市物理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叶东福老师(特级教师、福建省物理学科教学带头人)受邀参加了本次教学活动,并在课后与物理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专家们对我校物理组鲜明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坚实的教学功底给予高度的评价。通过本次公开课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能力,取得预期效果。 《光的偏振》 开课教师 吴颖
本次公开课的亮点在于,虽然是严谨的理科思维,但教学的设计灵动而有活力,理科思维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思维,问题来源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的实际,教师用实际情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亮点之一:本节课的引入设计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一张覆盖在风景画以及IPad上的透明薄片,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使画面发生变化。类比机械波与光的类似现象,引发学生对上述现象的思考,从而产生光是横波的猜想。学习过程有趣,思维过程落实了类比的学习方法。 亮点之二:设计对矛盾冲突的现象进行观察,引发讨论和思考,产生了生生互动的学习热情。对其他光源进行观察,发现了矛盾的现象:有些光像是横波有些光像是纵波?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并尝试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做出解释,得出根据振动是否具备对称性,光分成偏振光和自然光两种类型,并得到光是横波的结论。 亮点之三:观察身边的偏振光,实现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对于散射光的偏振现象观察,实验设计有突破。 亮点之四:在偏振光的应用环节,应用QQ实时连线北京进行实景观察,并请相关专业人员对偏振片在摄影中的应用进行专业说明。在实验室中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拍摄比对,效果令学生惊叹。 本节课教学效果得到专家林杰老师的大力推介与好评,认为本课设计灵活多变、精彩纷呈。强调"操作"、"实践"、"活动"、"讨论"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与解释,落实了中学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设计的演示及学生分组实验有趣生动,实验设计有创新。QQ场外实景连线专家,同屏技术、实物投影比对效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新颖有特色。 《光的干涉》 开课教师 戴颖 故本节课设计从回眸机械波的干涉导入,以学生实验为依托,让学生“想”——体验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说”——外显思维活动过程、“看”——理性观察、“做”——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应用探究方法、“听”——接受前人总结知识,来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 本节课的一亮点是学生的双缝干涉实验,以往本实验很难调节,哪怕调节好也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生难以观察到干涉现象。本次采用手电筒为光源,克服了以上种种困难,使得学生能很容易获得并观察到光的干涉条纹。从而使得抽象变为直观具体。 亮点之二即是激光迷你干涉仪的使用,使得控制变量法探究光的干涉条纹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且成什么关系成为可行,而且结论直观。 亮点之三,利用机械波的波面图,解释干涉条纹间距相关因素的关系具体而直观,既突出类比,而且形象。 教学效果得到到场专家林杰老师的肯定与好评,认为整节课以任务驱动形式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发、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范围,考虑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留给学生充分独立、自由思考的时空,给学生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的选择突破了实验的难点,激光迷你干涉仪的使用以及利用机械波的波面图解释,使干涉条纹间距相关因素的关系直观,既突出类比,而且形象生动,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理过程,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色。但前面的教学内容和节奏可以更紧凑些。
课堂流程:课前作业—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分析讲解—同步测试—总结策略 本课优亮点:教师克服了以高三二轮复习作为公开课的难点,抓住了高考的热点之一就是弹簧作为本课内容,通过大数据云平台数据分析找出知识盲区与易错点,展示问题卷与优秀卷,直观有效,促进学生反思。教师合理地借助科大讯飞智慧课堂系统,分析错误、推送同类问题,课堂中通过pad当场反馈数据,反馈分析总结弹簧问题的一般解题策略,提高了高三物理课堂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很好地展示了如何在物理学科的对话课堂中实施精准教学,全面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师针对弹簧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紧紧围绕弹簧与其他物理模型不同的特性、紧紧抓住弹簧与其组成的系统相连接的物理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弹簧问题的突破口总结规律与解题一般策略。尤其是通过对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的分析,有利于考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巧妙解决物理问题、拓展思维空间。 专家叶东福老师在点评中盛赞了这节课,本课能很好抓住当下高考热点,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优势展现出来,课堂环节设计有序合理,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找了弹簧类问题的一般解题策略,有效引导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开课教师 钟剑 本节课运用类比法展开教学,运用对比法逐步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快慢描述的物理量,运用实验探究深化物理量的认识,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具体问题来巩固知识,回归生活。 整堂课师生之间运用电脑平板交流互动。通过平板出题、抢答、动态推送等功能熟练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效益。再发挥物理实验与探究的魅力,弥补课件演示的说教,让学生在客观清晰的实验现象面前,在深入有力度的思考探究活动之中,逐步内化知识。 本节课最大创新之处在于皮带传送轮与单圆盘转动演示教具的制作与应用。该自制教具采用五金机电较大尺寸部件制作,运用减速电机让各部件以较小的转速匀速转动,让学生真切观察到匀速圆周运动。 专家叶东福老师在点评中表示,这节课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亲自动手自制教具难能可贵,在此基础上,学生在预设好的问题引导下,观察、收集、对比皮带传送轮和单盘转动上某些点运动的证据信息,交流讨论,辨析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快慢描述的物理量及其之间的关系,有效掌握本节课重点与难点,落实了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本次物理组教学公开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充份展示了物理组鲜明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师们坚实的专业素养,教师们努力改进教学的方式,灵活采用对话式、探究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切实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切合教学要求,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各种教学手段、信息、媒体合理地配合使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得益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