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市级公开周高中部语文组公开课报道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4-17 12:36 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对话教学 究语文核心之美 通师生对话之桥 福州第八中学高中部语文组 为增进校际教研交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智慧课堂教学,2018年4月9日,我校高中部语文组在校公开周期间举办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对话教学”的校际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一体三重”的教学模式。我组青年教师李淑影老师、王攀老师、张豫林老师、林蒨老师承担了本次的公开授课活动,校外专家蔡勤老师(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福建省语文学会理事会理事成员)、林育老师(福州市政府教育督导、福州第二中学副校长、福建省语文学会理事会理事成员)和林维武老师(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组长、福建省语文学会成员)受邀参与了本次教学活动,并与本组语文教师展开了深入研讨。福州格致中学、福州高级中学、福州第四十中学等其他兄弟学校领导、老师和本校的领导、老师共110多人次参加了听课和评课活动,并对四节语文公开课给予了盛赞。 本次语文组教学公开周活动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对话教学、一体三重、智慧课堂”这一主题展开。四位开课老师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学情、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紧密联系高考趋势,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凸显了学科的特点,使得公开教学亮点频现。在课堂教学中,开课教师注重通过多种课堂对话形式,实现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有趣、有效、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给予评价和鼓励,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位专家老师在课后给予了精彩点评,让在场的老师获益匪浅。蔡勤老师评点了王攀老师和张豫林老师的课。她认为王攀老师的课堂导入设计注重激趣,课堂理念切合高考趋势,紧握高考脉搏,抓住了考试重点和难点,展示了八中语文组的教研成果,例题和作业设计好,针对性强;张豫林老师的小说阅读教学的课题选得很好,充分体现了八中语文组在教研方面对于高考能力要求的前瞻性和紧跟课程标准要求和考试大纲的同步性,同时教师主导性强,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能够更好的激发生生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林维武老师评点了林蒨老师和李淑影老师的课。他肯定了林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重导”这一方向,不仅课堂对话形式多样,同时注重细节,充分落实了公开周的主题;李淑影老师的课题体现了八中语文组对于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落实,高一学生学习《逻辑与语文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是李老师很好处理了三组关系:老师教授与学生理解、能力与考试、课上与课下,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林育老师从福建省目前教学的短板及新的考试大纲、全国卷命题趋势等角度,分享了最新的教研成果,他提出,高考由原先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为向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立意,这要求学生将非碎片化的知识运用到复杂的情境中,而不再是预设性、套版性的答题。四位老师的内容设置都很好地体现了当下及未来考试的能力需求,如王攀老师的“防套版答题”、林蒨老师的“挖掘作文材料”、李淑影老师的“逻辑思维养成”、张豫林老师的“小说阅读路径”,这些内容将教学和考试融为一体,内容充实,富有实效。 本次语文组教学公开周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展现开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展示了福州第八中学的教学特色,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开放系统的同时,也构建了教师交流及教研的广阔平台。 《逻辑与语文学习》开课人 李淑影 教学内容及反思 《逻辑与语文学习》是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梳理探究”部分第一课,推理为本课的难点。学习一些逻辑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在高考中有很多题目都与逻辑密切相关,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学一点逻辑知识很有必要在。 本课亮点有三个方面,首先,课内外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思辨能力。本课采用课前梳理——课上总结提升——课后探究的思路展开,不仅扩大了学习的容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第三,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智慧课堂”。 本课教学基本完成了预订的目标,实现了预期的设想,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对学生学情预估还不够准确,教学内容偏多,导致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收束有些仓促,如果把课时设计成两课时应该会更好。 《诗歌鉴赏之概括和分析思想情感》 开课人 王攀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强调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精准把握高考方向及学生目前存在的短板,以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为切入点,通过对省质检学生诗歌鉴赏的做答和失分原因的探究,帮助学生感知套板反应的局限性和无效性,引导学生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慎用套板,回归文本,精准答题。 课堂设计了三个环节,以歌曲《卷珠帘》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讲评省质检诗歌,探究如何跳出套板,精准答题;课堂训练,强化知识点的掌握。环节清晰流畅,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充分挖掘材料,准确提炼观点》 ——议论文写作指导 开课人:林蒨 教学内容及反思 启发学生反思:议论文写作初级阶段的主要困难,围绕“提出观点”的两个主要困难:1.总论点:在构思总论点时,往往难以准确把握题目的核心,抓不住重点,容易偏题。2.分论点:在写作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发散思维来拟定分论点,进行多角度论证。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材料”为抓手,准确提炼总论点:例题示范讲解,通过分析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找到关键句,准确提炼材料的核心观点,确定总论点。充分挖掘分论点:通过反例分析,启发学生要多角度论证,在无法进行多角度构思时,回到材料,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圈划关键词句,提炼分论点。类比转化分论点:通过分析关键词的本质特征,找到可以与之进行类比的人类生活或社会问题,由此及彼拟定分论点。指导步骤明确为:确定核心观点——提炼关键词句——类比联想转化。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迁移方面,期末考作文题进行再思考,并最终拟定作文提纲。本堂课整体来看,活动过程体现了“一体三重”的“重导”,活动设计体现了对话教学的理念,但追问的力度还可以加大。 《炼金术士》开课人:张豫林 教学内容和反思: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科书所选择的小说篇目十分经典,第三单元的《炼金术士》选文,许多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反映情节不好理解,主题也难以解索。针对此种学情,我对本课进行了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我们已经熟悉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探究小说的主题。本课的实际操作性质较强,重点在于与学生共同温习思维方法之后,由不同角度进入作品,探究《炼金术士》选文的主题。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中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们十分积极主动地交流、碰撞,同伴之间对话的效果良好。分享环节所提供的见解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概括性。在教学设计阶段,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实现独立自主、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以期在课堂上不同思想交流、碰撞,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拓宽思维,同时明了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服务于今后的个性化阅读。但是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各自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思想,自由探索文本。学生们最终在课堂上形成的见解,很大程度上是趋同的。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地加强落实教学目标和课堂引导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