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百问百答之学习提分篇(2)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04-25 11:07 7.考试时间如何分配更合理? 考试时间的分配遵循简单题和少分题少花时间,难题和多分题相应多花时间,自己该得分的地方有充足的时间解答的原则。具体的时间规划见下表:
备注:本表的时间分配以2018年全国卷Ⅰ的题型为标准,仅供参考
当然每个人答题的习惯不一样,对时间的分配也不尽相同,上述时间分配表仅供大家参考。建议同学们在日常模拟训练中有意识地按照自己分配好的时间做题,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此外,规划好的答题时间一定要切实履行到位,若在规定时间内尚未答出对应题目,建议暂时放弃,先做后面的题目。等到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时,再来“啃”难题。
8.错题本有用吗?怎么做才有用? 错题本是同学们反思总结的一个好工具,把自己做过的错题整理出来,对于发现自身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非常有用。复习时,可以重点针对曾经的进行学习,对于已经掌握的部分可适当减少复习时间的投人,能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抄录错题、重新演算的过程中,也可以巩固相关知识点,突破自己的瓶颈…… 错题本的作用如此之大,那如何做错题本才有用呢? 第一步:归纳错题 在进行错题归纳的时候要进行以下环节的思考: 第一环节:错在哪里? 先明白是哪个环节出错:知识点不会?方法不会?算不出来?易错点没考虑到? 第二环节:什么样的错题适合收录到错题本上? (1)不会做的题;(2)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3)会做却做错了的题;(4)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目。 第三环节:对错题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延伸。 横向比较指的是把某一章节的错题都做比较,看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是题型见太少,还是定义理解不透等;纵向延伸指的是某一道题错了,不单单要写出正确答案和错误原因,还要把这道题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其所涉及的考点、出题方式、易错点、其他的解法等内容都写出来。 第二步:录入错题 整理好错题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错题录人到错题本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配好错题本的功能区 首先,每一门科目应该有各自的错题本;其次将错题本的页面纵向分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两个部分。三分之二的空白处用于抄题、做题,三分之一的空白处用于归纳错误原因或记录知识点。 (2)抄全题目 题干要写全,最好能用红笔将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画出来,这样,复习时能很快回忆起解题思路,从而加深印象。 (3)写全答题过程 一定要将答题的每个步骤都写具体,这样复习时才有参考价值。关键的步骤可以用红笔画出来。 (4)写清错误原因 在错题本的三分之一空白处,写清题目的错误原因或关键知识点。 第三步:运用错题本 (1)定时回望 周或两周重做一次错题,考前更应重点做。建议同学们在错题本上标注纠错时间,并醒目备注“回望日期”。在“回望日期”重做一遍此题,如果做对了就做好标记;如果没做对,重复第一步,之后记录反思与感悟。 (2)尝试改编错题 如果时间允许,同学们可尝试将错题本上的题目进行改编。在开始阶段,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时间长了,可以将多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题目的创设。
9.如何准确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细致深人地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必要前提。那么,大家该如何快速审题,准确地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呢?其实审题并不只是看清题目这么简单,理科类题目要挖掘隐含条件,文科类题目要找准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 下面分别以理科物理、文科政治为例,介绍几种审题技巧: 物理 (1)注意题目所给条件的具体含义 如“一物体在光滑面上运动……”,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又如“一颗手榴弹在空中自由飞行……”,其中“自由”的含义为手榴弹仅受重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手榴弹只受一个力——重力”。 (2)掌握一些物理现象出现的条件 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那“匀速”的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同学们应该扩大知识面,记住某此物理量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如:“等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体积大?”显然,仅知道质量无法判断,还需知道密度,所以隐含条件为“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有些物理量在人为添加一些条件之后,就存在一定的外在联系了,找出这些外在关系就等于找出了隐含条件。如“一台天平两边分别放一块铁和一块铝,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可知,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等”。 政治 (1)审设问 考试时间有限,在做政治主观题时最好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审设问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有的问答题明确指定知识范围,有的没有直接指出,但可以根据问题本身确定。哲学题一般会明确指出或者在问题中包含哲学概念。在设问中常见的限制知识范围提法有“请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请谈谈……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或哲学启示)”等。 ②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做到“怎么问怎么答”。要分析问题是否属于常见类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要求是什么?常见的类型有“为什么……?”“谈……必要性或重要性”“分析……原因”“怎样做到……”“如何体现……”“谈……意义”“谈……启示”等。 (2) 审材料 第一步:弄清每则材料的含义、中心主旨; 第二步:结合设问对每层的含义进行理论思考; 第三步:弄清各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概括、归纳其反映的中心问题。
10.怎样避免在考试中无故丢分? 很多人在考完后知道分数那一刻,发现自己的分数比预想的要少,这是因为他们在答题时忽视了很多细节。下面通过阅卷老师讲述的阅卷小细节,找寻你考试丢分的原因。 (1)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无故丢分? ①扫描答题卡:客观题由计算机系统直接给分。 整张答题卡正反两面将被扫描为图像,存入计算机服务器。客观题的评卷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评分,许多学生的“无辜”失分从这里开始了: A同学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被误判为“空选”,无分; B同学修改时没擦干净,或者跳题、漏题、重复填卡,机器会自动判无分。 [提醒]填答题卡时,一定要集中精神,反复检查,千万不要错行。 ②切割答题卡图像:主观题人工评卷。 答题卡将被”切割”。首先切掉的是学生的信息,姓名、准考证号等,然后被切割成几个部分,比如填空题一块,问答题一块,然后被传送到不同的阅卷点。 阅卷老师进人系统后,随机得到待批改的考卷,只能看到整张卷子某一道题的扫描图。这个过程中,失分现象分为两种: 扫描图像不清晰 A同学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用蓝色水性笔、铅笔、圆珠笔书写,导致扫描字迹较浅,无法辨认; B同学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不按题号次序答题,阅卷老师看到的答案不完整或根本不是本题的答案,作答无效; C同学答题卡破损、卷面污染。每张答题卡上都设有几个定位点,这些定位点如果有污损,扫描仪就会自动报警,无法扫描。 [提醒]如果遇到作图题,先用2B铅笔绘出,再用0.5mm黑色签字笔描画清楚。该用尺子的地方一定要用尺子,线条要重些,注意整洁。 答题不规范 每一道客观题一般由两位教师分别评阅。两位教师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取平均值;若超过规定范围,则计算机再将试题发送给第三位教师评阅,第三位教师的打分再与前两位教师的平均分作比较,误差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比如解答题、填空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多扣分。 书写的规范性。 a.字迹潦草或密密麻麻,阅卷老师无法辨认;b.答案布局混乱,容易导致阅卷教师漏阅得分点;c.答案不分层,不少考生一口气写一大段,让阅卷老师很难查找知识点,而阅卷老师是踩点给分,与论点无关,即使长篇大论也不能得分;d.作图不规范;e.修改符号杂乱,试卷打补丁。 (2)怎样避免在考试中无故丢分? ①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答题卡答题范围的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留下了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书写空间比较充足,不应写得太挤; ③用①②③④等序号罗列,分点答题。文科的非选择题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因此,书写答案前先确定需要书写的要点个数,规划好答案的整体布局; ④表达规范,尽量使用课本语言; ⑤答大题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构思,不能写了半天还没入主题,重要的东西却没地方放置,结果不得分。
11.如何进行考后试卷分析? 考后试卷分析可以让同学们知道自己有哪些细识点没掌握、有哪些不好的学习和考试习惯,对于下一步的学习也有关键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考后试卷分析呢? (1)考后单科试卷分析 ①逐题分析 逐题分析表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 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透彻; 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和灵活地加以运用; 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同学们经常提到的粗心、不认真等。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学生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学生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学生应该抓住“粗心”背后反映的问题,之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②整体分析 进行整体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纵观全局,找到这张卷子上错的最多的知识点,作为补缺的重点;二是找到这张卷子上最不该丢失的5-10分。 (2)各科综合成绩分析 ①单次考试成绩分析 学生可通过制作下图的各科成绩汇总表,了解自己这一次的考试情况,以便在下一阶段做出及时的调整, 各科成绩汇总表
②历次考试成绩分析 同学们可结合历次成绩排名.进行以下操作: 通过总分排名波动图,客观分析自己阶段性的学习状态,完善学习方法; 通过总分排名波动图,找到理论上的最佳成绩,激励自己朝着目标前进; 根据单科排名波动图,找到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学科。 试卷分析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它要求同学们针对自身情况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
12.温书假该如何安排时间? 早晨:此时人的头脑清晰,正是记忆的高效期,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知识记忆。 建议做英语单词、语文篇章字词和政史地基础知识的背诵。 上午9:00—11:00 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适宜学习需要分析判断的知识。建议进行数学题目和文(理)综合题目的解答。由于是在家里复习,要注意不要被外界打扰。专心致志练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个阶段大脑相对兴奋,是攻克难题的黄金时间。 下午3:00—5:00 大脑思考能力很强,适宜重看做过的题目,温故而知新。尤其是典型题目和错题,从中揣摩并总结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 晚上7:00—9:00 大脑神经活跃,记忆力最强,适合知识归纳分类记忆和复习一天所做题目。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把文科知识系统化,形成宏观框架联合记忆,以便深刻掌握,或者回顾理科的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