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主题教育·党员学习心得丨福州八中政治理论学习系列报道 (2020年第11期)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3-04 22:41

主题教育·党员学习心得丨福州八中政治理论学习系列报道

2020年第11期)

为了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福州八中党委依托中心学习组、“三会一课”和教工大会,开展经常性学习和学习心得交流,并推出学习专栏,择优摘选各党员教师学习贯彻新思想系列文章,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学习内容入脑入心,学以致用,立足岗位、铆足干劲,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心得

文科支部 郑敏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伟大蓝图,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使得国际情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的周边环境变得越发复杂和敏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只要我们能够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时刻牢记肩上的重担和教师的使命。在机遇与挑战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练就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在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的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注重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他们成为伟大中国梦的得力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看齐

文科支部 郭影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020年11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身为人民教师,我们要向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看齐,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砥砺前行 无愧青春

——关于《习近平在厦门》心得

理科支部 潘樱

1985年6月,刚满32岁的青年习近平从冀中平原农业县河北正定,来到东南沿海特区城市厦门,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一线前沿的奋斗与历练。在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那些曾经与习近平同志共事或交往过的亲历者以口述回忆的形式,为读者真实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总书记青年时代的胸怀、格局与担当。

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一种信念,凭借这种信念,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跨过“五关”,懂得农民群众的疾苦和心愿,让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之所以离开北京去正定,他的考虑是:“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他在正定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县里每个村落,扎实细致地了解县情、发现问题、收集民意;他在厦门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切实提出要做好“内引外联”,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自找苦吃”对于他而言,是成长路径,是人生信条,是深深扎根大地之后的成熟与绽放。“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正处在人生道路的开端,前进途中不可能一马平川,总有高山急流或风雨雷电,带着一份“自找苦吃”的心态砥砺前行,苦也就不那么苦,甜起来却格外甜。青年人只要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份不断攻坚克难的心态,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就一定能收获阳光,无愧于青春。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是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时间飞逝,转眼间,已是我工作的第五年。 我认为自己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艰苦奋斗:

1.提高思想境界,做到教书育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学生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做到“智如泉涌”,要日积月累,要扩大知识面,要多学、广学,不仅是本专业的知识,更多的与专业交叉融合的其他专业知识。“行可以为表仪者”代表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识,做学生的榜样,感染、影响学生的行为,不仅要作为教师,还要作为学生的导师。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以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态度,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要传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河流。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因此,要不断吸取各类专业知识,充分准备每一堂课,认真做好上课的每个环节。

3.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使课堂有吸引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试验、案例或者专题讲座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上的学习。

4.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向其他教师学习,自己主动多听课,向前辈学习,作好听课记录,反复思考,别的教师对同样的问题用什么方式讲,自己用什么方式讲,通过学习和比较,熟悉各个基本教学环节,推动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反思,每堂课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哪些知识点需要继续补充、深化,坚持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总结经验的能力,提高自己教学及改革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心怀梦想,脚踏实地

——关于《习近平在厦门》心得

理科支部   林小燕

《习近平在厦门》这本书采用采访实录的形式,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经历娓娓道来,故事生动、细节感人,是具有很好传播效果的好书。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为厦门发展做“大事”。结合自身的发展,我觉得这一言语适合成为我的座右铭。身为一名高中通用技术教师的我,我也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做好本学科的教学,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更要怀有一颗尽力提升所有学生技术素养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些梦想,我更应该脚踏实地积累经验。即便我们暂时处于平凡岗位,或许还不曾遇到急难险重,但仍然要始终怀着一份“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精神,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胸怀长远抱负,从点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把小事干成大事,用一流业绩成就精彩人生。

坚定信念提高修养

——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

行政支部   卓佳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作为教师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心得体会

行政支部   郑春芳

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强调,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从外部发展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在持续提高发展质量中,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未来中国将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心得体会

初中支部   陈君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共识,是“十四五”时期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们,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基本依据。

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国际环境最复杂、变化最大。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十四五”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期,当代青年的人生历程与其完全吻合,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要深学笃用:

一、立足本职,坚定自信,持续强化理论武装。

二、坚守“人民至上”情怀,锤炼为民服务本领,担当实干,凝心聚力提质量。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心得体会

初中支部 唐燕武

《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对此,我深有体会。

古语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故而我们应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采纳他的谏言,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于是臣民们纷纷进谏,很快,齐国内政清明,“战胜于朝廷”。诸葛亮也曾在《出师表》中劝刘禅要“开张圣听”,可惜刘禅依然听信宦官之言,终致败亡结果。可见治理国家,广开言路相当重要。

广开言路,不仅适用于治国,也适用于教学。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以为师者,也要有向学生学习的襟怀。比如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两个班百来号学生的理解总有可取之处,老师们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做批注,而后选择他们当中做得好的与众学生分享,再加上老师自己的讲解,学生一定掌握得更好。

日常教学,怎样做才更有利、更高效;而哪些做法可以革除、改正?不妨问问学生,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意见或感受;老师们斟酌损益,有所兴革,如此,必能使教与学相得益彰,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为师者除了自身要广纳良言之外,也要鼓励学生多向他人学习。平时可多让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习效率高的、笔记记得周全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经验分享,让班上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也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困惑向全班同学“问策”,而后选取适合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如此,万事皆如此,而博采众长则是那“活水”的来源。

编辑:理科支部   郑敏

校对:连恩萍

审核:余伙荣